疫情三年的变迁与迭代 我们记录中国经济按下复苏键-全球今热点




来源::投资者网   2023年06月06日 07:59

 10


  • 疫情三年,中国经济总量仍能保持连续增长,这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 “双循环”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为我们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是传统能源紧张局势倒逼的结果,也是全球碳中和前景的现实需要,更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
        • 中国A股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时代
          •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全力以赴重振经济,所有可以启动的开关都拨向经济增长一侧

            吴悦/文

            回顾过去的三年,新冠疫情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持续三年的抗疫,也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新冠疫情三年,在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中,中国上下一心、砥砺前行,中国经济发展体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相关资料图)

            伴随中国经济披荆斩棘一路前行的步伐,思维财经&投资者网作为一个财经内容平台,也一路见证着经济社会与各行业、企业乃至许多个体的发展与变迁。

            我们始终坚持做时代的记录者,忠实地记录、书写并传播了近年来的所有重大经济事件;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做资本市场的研究者,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为投资者尽心守望,寻找好公司,发现问题公司。

            同时,我们自身也是这个不断奔涌向前的时代的亲身参与者,成立15年来,我们历经传播载体的变迁与迭代,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以专业知识和勤奋研究,一如既往地贯彻我们的理念:促进信息透明,就是最好的投资者保护。

            这里,我们梳理了过去几年《投资者网》记录过的一些中国经济大事件。站在穿越疫情阴霾后的当下回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在寻求内外需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再平衡”的过程中重拾增长动能。

            我国GDP总量迈上120万亿台阶

            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经济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依然保持了总体增长。

            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保持4.5%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粮食产量连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1100万人以上,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世界通胀高企背景下仅上涨2%。

            疫情三年仍能保持连续增长,这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也必须承认,在外部环境严峻、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过去三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行业和企业也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着生死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去年10月在北京召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也向全社会指明了大的发展方向,长远看也将决定着产业的兴衰更替、资本资金的追逐趋势与人才、产业人口的流动方向。

            双循环与全国统一大市场规划出炉

            说到顶层设计,这三年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双循环的提出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出炉。

            2020年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这也是近几年中美贸易风波频繁发生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因时应势做出的调整。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等消费就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市场体量,这是我们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最大底气所在。随着疫情对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冲击逐渐淡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力量。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根据规划,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不分区域、覆盖全国,以更具通用性的制度、规则和进一步互联互通的设施,推进各项便利创新要素全境流动,加快公共建设,统筹全国一站式通用服务功能的布局,优化交通公路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促进人员、货物、资金便捷高效流动,扩大成体系管理标准的全国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企业资本在各地的投资建设,激励公众自由流动就业创业。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国内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被认为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顶层制度设计,也为我们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双碳”政策体系催生新能源产业热潮

            最近几年,如果说在疫情冲击下还有一些活得相对滋润的行业,新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既是传统能源紧张局势倒逼的结果,也是全球碳中和前景的现实需要。当然,更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作为“1”,《意见》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随后,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

            在确保相关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中国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全球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展开密切合作,整个新能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要属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国内市场渗透率达到25.6%,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提到,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提升,从2020年一季度的不足5%,一路上扬至近30%;且渗透率的爆发并没有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是如此。消费者的电动汽车接受度也一路攀升,从2019年的55%,上升至2022年的68%。

            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仍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这种历史性的机遇必然带来整个产业链的起飞,从上游的锂矿资源、锂电池及各类电极材料,到中游的各类元器件,以及智能化汽车所必需的车规级软件,再到下游整车制造、充电桩等。这几年,资本市场已经有不少巨无霸或黑马公司诞生于此,如市值万亿的宁德时代、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等。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仍然还有巨大的市场机遇,等待着中国的汽车企业们,在与全球车企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提速

            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也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2019年7月,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承担起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使命。

            2020年3月,修订后的证券法正式施行,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新证券法时代。“升级版”证券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法治化的道路上又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同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迎来首批18家企业集中上市。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北交所制度设计聚焦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推动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23年2月,全面注册制改革制度规则发布实施,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正式在沪深主板上市交易。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这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2022年,上述1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值为6.6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82.3%、21.7%,整体业绩增长稳健。看得出来,监管层希望通过首批样板企业的选择向市场传递A股市场的价值取向,也只有那些真正注重企业发展、稳健增长的企业,才有可能让投资者们长期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红利。

            至此,中国A股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时代。

            中国加速释放经济活力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构成细胞之一,同时也是无数重大经济事件的见证者与记录者,站在疫情阴霾基本散去的当下,我们是百感交集的。当然期间也会有许多艰难的时刻,但走过去之后再回看过去的三年,仍然发现有许多亮点,串起了中国上下的共同记忆。

            2022年12月9日9点19分,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方航空。这是中国先进制造集大成者的荣耀时刻,也彰显了未来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发展方向。如今,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商用飞机、电信设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与产品领域,国产替代潮正在兴起,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发展方向,全力做好扩大内需这篇大文章,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行稳致远。

            从2022年年末到2023年一季度,房地产金融政策利好密集出台,房地产供给端政策进入全面支持阶段。随着行业系统性风险出清已近尾声,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也有望逐步重回发展正轨。

            一揽子政策组合拳,传递出强烈的信号,随着疫后消费场景的逐步复苏,大消费产业的复苏也正在起步。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多家国际投资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有国际媒体报道指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全力以赴重振经济,“在中国,所有可以启动的开关都拨向经济增长一侧,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在我们15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关注并与之共生共进。由于最近三年受疫情冲击比较特殊,同时经济整体生态也出现了较大变化,是以单独为记。前十二年的经济大事记请移步:《我们和中国经济一起,站在下一个12年的起点》https://mp.weixin.qq.c...mMXMj-RWZZz-39g

            (作者为投资者网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章关键词:

热门推荐

收起   展开  

雾霾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09 10:42      APP专享     0

CEO、COO、CFO、CTO是什么意思?职务是什么?

2020-11-26 13:39      APP专享     0